查看原文
其他

打破“保质期歧视”的他们,获得了零食自由

爱惜粮食的 四象工作室 2022-07-23

5毛一瓶的依云矿泉水,10元三包的进口饼干,原价150元的一箱牛奶特价30元......看到这些折扣相信没有“剁手党”会不心动。但如果告诉你,这些商品还剩一个月就过期了,你还会买吗?


豆瓣上有一个专门挖掘和购买临期食品的小组:“我爱临期食品”。虽然2020年9月才成立,但吸引不少年轻人入坑,组员超过2万名,在那里寻找便宜又好吃的“宝藏”。


那么,这些“快过期的食物”是否有安全隐患?究竟能便宜多少?这些热爱购买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是真的穷酸,还是另有隐情?让我们一起走进“临期食品”的隐秘角落。


 | Paella    | 四象设计部





1

过了保质期=变质不能吃?



据哈佛大学统计,美国每年生产的40%食物还没吃就被丢弃。其中包括许多快到或已经到了保质期的食品,没开封就直接从工厂走向了垃圾场。


在探讨临期食品之前,我们先来澄清大众对保质期一个很深的误解,那就是认为过了保质期食物就一定变质了,这种说法其实是不严谨的。


“保质期”是厂家通过恒温恒湿试验箱模拟食品的贮藏条件,通过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每隔一段时间记录和判断食品质量的变化而确定的。而对于“保质期”的定义,各国的标准各有不同。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需要说明的是:保质期并不等于食物的死期,而是生产厂家对食品最佳质量的保证。


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普工作者云无心表示,一般厂家在设定保质期时,都会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安全余量”,处于这个余量的食物就属于“灰色地带”。从生产商的利益角度,肯定不会把保质期标定在食物变质的那天,而是选择最短的期限,因为他们在此期间是需要对食品安全负法律责任的。


《每日邮报》联合食品安全专家曾对过期食品做过一项研究,对象包括意大利面、土豆、面包、巧克力蛋糕、香肠、熟牛肉、生鸡胸肉切片等12种食物,将它们放置过保质期,然后研究其味道、外观、口感的变化。


结果得出,生活中很多食物虽超过保质期,却还是可以继续吃的,而超过保质期两周的熟食就不建议食用了。


日本法律则设置了两种不同的“保质期”,一个是针对不易变质食品的“赏味期限”,另一个是针对生鲜类产品的“消费期限”。把食品的“口感”与“安全性”分开标注。


美国的日期标签也与此类似,分为最佳口味期(Best By)食用期(Use By) 两种形式,分别对应耐存放和易变质的食物。不过一些大包装的食品和饮品上还会标有第三种“销售截至日期(Sell By)”,为消费者的食用和储存留出余地。





2

“临期”销售有标准,购买要看清



为了防范健康风险,我们不鼓励食用过期食品,但一些并没过期的食物被浪费掉,就令人感到可惜了。


盒马鲜生曾经被网友曝光在晚上9:30之后,把不少新鲜饭菜、海鲜、甜品、饮料、点心从货架上撤下,丢到小推车里拉走扔掉,不准顾客购买或拿走,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



明明是当天生产的食物,就这样被销毁掉,实在有违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颇有当年资本家把牛奶倒进河里的意味。


与过期食品不用,这种即将到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叫做“临期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可以销售。我们日常在超市和便利店看到的“限时特价”专柜、酸奶买一赠一等情形大多属于临期食品售卖。


那么,我们如何分辨“临期”的界限在哪里?其实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此也是有明确规定的。我们就拿北京工商局的相关标准来举个例子:



一般来说,临期食品的界限随着保质期的长短而变化。一盒保质期12个月的饼干,在到期前45天就属于临期食品了;而保质期7天的牛奶,可能在到期前一两天才会特价促销。而具体的促销价格,也会随着保质期的临近而越来越低。





3

一个价值百亿的新兴市场



发现了临期食品其实没有安全隐患后,不少超市和电商平台都打起了这门主意。欧美国家最先开创了潮流,英国利兹一家名为A food waste supermarket的“剩食超市”,与当地的其它超市进行合作,进购临期食品并进行售卖,通常价格都很便宜。


线上方面,荷兰的No Food Wasted平台会每天通知用户各大超市的临期特价,Too Good To Go则致力于将当地餐厅营业后剩余的食材超低价卖出,在法国、美国等国家广受好评。(小编听了都想去买的程度)


许多人非常好奇,临期食品相比于正期原价到底便宜了多少?到底值不值得买?我们抽取了国内某电商平台临期食品销量最高的一家店铺进行了统计对比。



可以看出,临期食品相比于正价食品的降价,少则七八折,多则二三折,打折力度比过季衣服鞋子要狠多了,也怪不得那么多年轻人会“入坑”。


某临期食品电商平台创始人曾表示,2017年中国进口食品金额已经突破600亿美元,按5%的库存沉淀计算,这就是上百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临期食品浪费,扔掉的不仅是地球有限的资源,是劳动成本,还是一笔数额大到无法计算的潜在收入。





4

买临期食品很丢人吗?



临期食品市场看似有着“光明”的未来,但目前真正热衷购买的还是少数,因为“吃快过期的食物”在传统的消费观念中是“不健康、不体面的”,许多人对此难以接受并且颇有微词。


作为豆瓣组学十级学者,我们研究了生活组一篇上千回复的热帖《吃临期食品丢人吗》,总结了以“抠”为荣,却不愿降低生活品质的年轻人们如何看待买临期食品的行为。



不难看出,豆瓣的年轻人大多非常支持购买临期食品的行为。因为它不仅是给自己省钱,还能减少浪费,简直有利无弊。


但我们同时也目睹许多帖子倾诉自己买临期食品被他人嘲笑和鄙夷的经历,这说明大众的潜意识里还是对临期食品存在一些歧视,认为那是穷酸的生活方式:有钱为什么不买新鲜的?



其实,买临期食品和经济能力差是无法划等号的。就像有人家财万贯依然节俭,我们应该接纳不同生活方式的存在,而非陷入消费主义追求“体面”的陷阱。买临期食品不一定因为没钱,还可能是提倡环保减少浪费,可能是享受“捡便宜”的快感,也可能像疫情期间帮助电影院解决零食库存一样,单纯想做件好事。


更不用说经过疫情的困境,许多年轻人的消费观发生了改变。比起面子,更注重性价比,而临期打折食品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能花最少的钱满足口腹之欲的选择。


纵然这个新兴的市场可能会面临许多监管问题,比如进货渠道混乱、无良商家乱改日期标签等,但销售和购买临期食品这件事本身并没有问题,只要在保质期内吃完就没有安全隐患。


就像豆瓣小组回复所说的,“不偷不抢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什么丢人的?”将别人的看法放在一边,把自己的意愿和需求放在首位,不盲从营销出来的价值观,才能做自己钱包的主人。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号“四象工作室”

(微信ID:foxgirlnews),更多精彩在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